专家:引导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网报道时间:2022/07/06

近日,中国国际金融三十人论坛第七届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国际金融格局演进和金融科技治理过程中如何把握好监管与创新的度分享了精彩观点。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纬就当前国际金融周期调整、格局演进谈了几点看法。第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欧洲能源缺口使绿色转型之路道阻且长。第二,货币政策步入紧缩周期,全球流动性加速退潮。第三,国际货币格局加速演进,数字化助推全球支付体系革命。第四,新兴市场主权债务面临空前压力,警惕对银行系统的风险传染。第五,全球股市步入周期性调整,警惕资产价格变动对市场带来的冲击。当前,地缘风险再起,国际格局加速演进,金融政策周期调整,国际市场震荡加剧。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我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优势,践行担当,在变局中抓住机遇、抵御风险,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稳妥应对市场调整、格局变迁,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贡献力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金融体系能否支持创新也成为关键问题。中小企业创新贡献占比很高,因而关注中小企业融资,不再是普惠金融公平问题,更事关经济增长。过去两年中小企业融资显著改善。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央行精准滴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二是行政性监管要求,这个办法最行之有效,大型商业银行普遍增加了对中小企业贷款;三是互联网银行的作用。黄益平认为,未来在中小企业贷款领域应更好发挥数字创新作用。一是利用大数据增信,更好地为银行信贷发挥作用;二是亟需解决互联网贷款共振和道德风险问题;三是除了传统科技公司的大数据,还有许多数据可以使用,包括公共部门的数据,可以建立新的平台做信用风险评估;四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长期机制。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擎认为,金融科技对传统的金融业运营模式和金融市场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同时也存在风险。一是信用风险,数字信用体系缺乏对危机时期的有效评估,趋同的信用体系也会带来金融系统脆弱性;二是市场风险,同质方法和市场信息垄断易带来风险叠加;三是流动性风险,长尾客户对流动性需求更高;四是系统性风险,加强了金融体系顺周期性;五是监管风险,形成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对金融安全形成挑战,金融和技术边界模糊,穿透式监管难度上升;六是宏观稳定风险,削弱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不利于信贷政策功能发挥。他介绍,目前金融科技监管分为三类:沙盒监管、探索性监管(针对网络小贷)、严格监管(针对虚拟资产交易)。后期应加强监管科技、坚持功能监管、加强透明度监管、加强协调监管。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指出,金融科技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也存在问题,尤其是大型平台企业进入金融领域带来复杂风险因素,金融科技治理的重要性凸显。他认为,金融治理的目标是使金融功能更健全、金融体系更稳健、金融绩效更理想,重点应侧重于供给侧(技术、机构、人才)、需求侧(客户)、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此,未来可以从七个维度开展金融科技伦理建设,即:技术伦理、机构伦理、人才伦理、客户伦理、数据伦理、监管伦理和制度伦理。

推荐报道

“数字中国”顶层规划出炉,这些政策释放了哪些发展红利?

国家级荣誉 | 探迹荣登“科创中国”2022新锐企业榜

躬身构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的科技企业

探迹APP
微信扫码咨询
号码免打扰
1身份验证
2号码免打扰
3完成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