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刚刚过去的一年,受疫情和新规的影响,美妆市场格局不再像过去十年二十年前那样岁月静好波澜不惊,整个产业链正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变局。本报告基于探迹大数据洞悉中国美妆产业发展现状,揭秘产业链上中下游数字化趋势,主要有以下核心观点:
1、随着“颜值经济”崛起,美妆表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需求端持续发力,人均消费增长潜力大,美妆消费需求呈高端化、细分化。
2、在供应端,行业迎来史上最强监管,加之竞争加剧、流量成本升高,过去一年的美妆产业比往年更“卷”一些,无疑是行业“痛点”十足的一年。
3、美妆产业崛起,整体来看,行业入局玩家持续增加,市场加速淘汰,头部玩家优势更明显。护肤市场仍占主体,但竞争激烈,彩妆市场增长势头迅猛,大有可为。
4、当前产业进入洗牌期,要想赢得市场竞争,找到破局点,从生产研发、渠道再到销售端,仍是一场营销力、渠道力和产品力的长跑。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实现美妆行业的再一次升级。
随着颜值经济崛起,新消费群体涌现,美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被看好。在美妆产业链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中,新制造、新品类、新营销甚至新渠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激烈,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压缩,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国内化妆品市场呈现出一种“大而不强”的局势,可以预见行业迎来洗牌期。 无论是从生产到产品、从渠道到销售,井喷式的黄金发展机遇与市场竞争带来的激烈挑战并存。在这种局势下,美妆产业的未来在哪里?
近日,探迹大数据发布《2022年美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下文简称:报告),通过大数据洞悉中国美妆产业现状,揭秘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趋势。
需求端发力推动市场快速发展
人均消费增长潜力大,需求呈高端化、细分化
2021年初,国家药监局官宣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美妆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12月,我国美妆零售总额为4026亿元,同比增长14.0%,超过社会零售总额12.5%的增长率,且是美妆行业销售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
中国美妆市场人均消费仍有较高的增长空间。一是护肤和彩妆产品的人均消费额仅为欧美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1/3和1/5,远低于国际水平。二是市场教育与认知升级互相驱动,大量人群的消费正在从基础需求产品发展到高阶需求产品;三是消费人群结构年轻化,男性群体的逐步增加,低龄化群体坚持护肤以及农村使用群体的增加等四大因素的影响将持续扩大,共同推动美妆市场快速发展。
供应端迎来史上最强监管
监管政策逐步生效,行业进入“阵痛期”和“洗牌期”
随着中国美妆行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中国政府也频发出台行业政策,规范行业行为,行业迎来“史上最强监管”。在备案完善、监督加强及违法经营成本提升的背景下,对整个产业链来说是一个“阵痛期”和“洗牌期”。
1、新规出台,让新品研发周期变长,备案数锐减,新品注册门槛变高
《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一系列新规颁布实施,使得备案数急剧下降,新品注册门槛变高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约有1.5万家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境内责任人和生产企业完成了企业信息资料登记,较2020年减少了约7万多家。
2、新规落地势必会加速行业的淘汰速率
据探迹大数据显示,2021年注销企业数量达到91845家,2020年仅为33474家,增长率达到174%。
3、在禁用原料上,禁用原料明显增多
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目录》,化妆品禁用原料名单达1284个,化妆品禁用植(动)物原料则有109个。
4、检测成本、换证成本等企业经营成本水涨船高
按要求化妆品功效宣称须有科学依据,单个产品的检测成本相较之前大幅上涨,同时《办法》的出台,让今年将迎来一波换证潮,进一步推高企业经营成本。
5、2021年,从上游原料,到包装盒,再到终端市场,化妆品行业至少掀起过7次涨价浪潮
6、获客难、获客成本增加,营销推广费用占总费用支出50%以上
据业内人士透露,营销推广费用占总费用支出50%以上,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减弱,美妆行业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推广效果逐渐下降,加之受疫情影响,线下获客受阻,进一步限制了美妆行业的发展。
产业地图:全国版图已现
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广东为化妆品产业主要阵地
据探迹大数据显示,在拥有18.4万家企业的美妆产业中广东省企业数最多,占比达到26.79%,其次是山东、浙江,前三的省份企业数占比累计达到42.4%,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从城市分布上看,美妆企业主要聚集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护肤和彩妆类别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市、深圳市;香氛和日化类别企业主要集中在广州市。
美妆市场整体:市场加速淘汰
没有自己的数据和专利的中小企业,未来很难有出路
市场规模逐年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行业入局者持续增加。据探迹大数据可知,近五年,我国美妆企业新增数量逐年增加,目前截止至2022年4月份全国美妆相关企业一共184467家。
2020年受疫情影响,新增企业数超过2.1万家,增速为14.4%。受原材料备案机制影响,2021年新增企业减少,注销企业也增多了,导致净增量减少。从数据上再次验证,新规落地加速行业的淘汰速率。
研发能力弱、营销能力弱,没有自己的数据和专利的中小企业,未来很难有出路。而头部玩家已经建立一定品牌壁垒、研发壁垒,预计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升高,头部玩家优势更加明显。
美妆企业资本分布:规模小而分布分散
行业以5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竞争异常激励
美妆产业总体呈现企业规模小而布局分散等特征。探迹大数据显示,目前化妆品产业相关的企业以注资5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居多,占比超过70%。集中度方面来说,2021年,美妆行业CR5占比约 44%,且除逸仙电商外均为国际品牌。中小企业为主的资本分布意味着玩家之间份额的相互争抢以及对新市场的抢占激烈。
《2022中国美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电子版速览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载完整版报告